新闻中心讯(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洋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半岛平台(China)官方网站校领导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参加思政课活动、随堂听课、现场办公等方式调研指导工作,合力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入马院探思政,现场办公明方向
12月6日,校党委书记林井萍、校长薛家宝一同前往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现场办公,专题调研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林井萍指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六要”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理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夯实教学科研基本功。思政教学紧密贴近学生实际,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念贯穿始终,要紧密结合学校专业性、行业性特点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深化“大思政”建设工程,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程品牌。
薛家宝校长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教学研究,努力成为传道的能手、授业的巧手、解惑的妙手;要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探索建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涵养尊崇“大先生”、争做“教育家”的良好生态;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以思政课程为“纲”,以课程思政为“目”,构建起全方位思政育人格局,培育思政名师,打造思政“金课”,唱响协同育人主旋律。
当日,林井萍书记、薛家宝校长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集体备课会。
走进课堂听思政,交流指导展新貌
12月12日,校党委书记林井萍深入思政课堂,认真听取了金同彤老师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田倩颖老师主讲的《新中国史》课以及于延晓教授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课后,林井萍书记与三位授课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林井萍书记对此进行了细致点评与精准指导,她强调,思政课要始终将价值引领置于首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与备课商教革,集思广益育新人
12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思政课程集体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唐新强参加备课活动。
备课会上,唐新强副书记以问题链式探讨思政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并对思政课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鼓励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载体,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全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协助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三是要有效激发思政课教育教学热情,通过深入开展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将思政课堂与课外思政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学校“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观摩比赛激潜能,切磋琢磨助提升
12月13日至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2024年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系列比赛活动,13日下午,副校长刘孜杰亲临现场指导。
刘孜杰副校长深刻阐述了思政课建设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指出本次比赛不仅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他结合比赛实际,对思政课建设、教师队伍能力培养以及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鼓励参赛教师充分利用比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刘孜杰副校长预祝比赛取得圆满成功,并为参赛教师们加油鼓劲。
科研调研探队伍,双质提升强内涵
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近期,副校长贾丽霞、校长助理马国照一行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题调研指导工作。
副校长贾丽霞针对学院科研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期望。她指出,科研工作是提升学院整体实力和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支撑,学院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凝练科研方向,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与其他专业学院、省内外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拓宽科研视野,提升科研水平。
校长助理马国照就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他着重指出,马院需要加强与学校人事处的沟通协作,并加大力度引进“双高”人才和银龄教师,以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同时,要加快培育和培养思政课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通过师徒结对、专题培训、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半岛平台(China)官方网站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指导工作,为思政课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建设路径,持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